《古对今》教学反思
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,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,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,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古对今》教学反思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《古对今》教学反思1优点:
1.从“识字”到“方法”,形态灵活,妙趣横生。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,教学中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,如:看图识字、猜字谜、加一加、换一换、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,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。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,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。
2.做到充分地读,通过自己读、指名读、师生合作读、男女合作读等形式,在读中整体感知对韵歌的特点,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“读”的热情与渴望。使学生在充分地读的基础上,理解词语的意思。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,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,落实了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。
3.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、联系生活等方式,理解“和风细雨、鸟语花香”等词语,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;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,教师创设情境,引导学生展开想象,感受自然之美、四季之美,既丰富学生的想象,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不足:
在书写环节,指导不到位,处理比较仓促。写字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好。由于时间的限制,我只考虑到了中上等的学生接受能力。让学生找出所有左右结构的字,并说这些字的特点,当孩子们说出这些字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时,我没有细致的指导,接着就让学生看老师范写,没有做过多的要求,就让学生自己练写,既没有展评、又没有交流,就这样仓仓促促结束了写字的环节。
改进措施:
1.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授课时间,给写字教学留够10分钟。
2.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学生,多关注这一部分学生。
3.写字教学还应细致地指导,让每个孩子都写好字,如本节课所要求写的字,不能只让学生观察到左窄右宽就可以了,还应每一部分具体地观察,特别是主笔画的占个位置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规范。
《古对今》教学反思2本课是部编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六课。本课采纳对韵歌的形式识字,这是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纳这种形式识字。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。课文配有一幅插图,采纳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“莺歌燕舞鸟语花香”的美好景象。
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,每小节四行,且结构相同:每一小节的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,如“古对今”“晨对暮”“桃对李”;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,如“严寒对酷暑”“和风对细雨”“莺歌对燕舞”。
三段韵文,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,或同义组对,或反义相对,描绘了四季轮回,冬去春来,昼夜交替,欣欣向荣,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,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,想象四季美景,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累积,在识字中了解常识,获得知识,感受生活的美好。
1游戏导入,激发爱好
对对子是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,而对子这个内容学生平时接触的不多,对他们来说比较新奇,所以课堂一开始我用对对子这一游戏引入,调动对孩子学习这首对子歌的爱好。
2自主学习,提高能力
初读课文时,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遇到不熟悉的字要借助拼音,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得自学的方法。交流识字方法时,我给学生猜了一个字谜,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,我让学生把生字按照结构分类,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识记生字。
3自主评价,相互借鉴
写字评价环节,我让学生对同桌的字进行评价,哪里写的好,哪里写的不好,通过这样相互评价,可以帮助学生发明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。
4节奏朗读,整体感知
课堂的最后,让学生拍手读这首对子歌,学生对对子歌的节奏感就有了明确的感受。
反思
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,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:
课堂节奏前松后紧,前半节课识字环节耗费过多的时间,导致后半节课部分环节落实不充分,且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韵文进行整体感知,在课堂时间调控能力上还需加强。
本节课注重了字和词的练习,疏忽了句的练习。
前半节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但是后半节课由于节奏加快,疏于对课堂的组织。这节课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字词的掌握上,后半节课部分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爱好,没有收到好的课堂效果,在以后的教学中,我应该立足课堂,夯实基础知识,以赏识教育唤醒中下等学生的自信心。
《古对今》教学反思3教学目标:
1.知识目标:正确认读本课“圆、严、寒、酷、暑、凉、晨、细、朝、霞、夕、杨”等十二个生字,会写田字格里的“古、凉、细、夕、李、语、香”等七个生字。
2.能力目标: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了解课文内容。
3.情感目标:感受语言的对仗美,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。
教学重点:学会本课的生字、新词。
教学难点:了解课文内容,感受语言的对仗美。
教学课时:1课时。
教具准备:生词卡片、课件。
教学过程:
一、激趣导入。
1、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。
2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。(教师板书:《识字6古对今》)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1、师配乐范读课文,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。
2、自读课文,学习生字。
(1)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,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。
(2)同桌交流,再读课文,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。(自读、小组读、分段读)
三、记忆字形,指导书写。
1、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
(1)出示生字卡片,“圆、严、寒、酷、暑、凉、晨、细、朝、霞、夕、杨”指名读。
(2)开火车读,小组竞赛读,评出最佳认字小组。
2、写字。
(1)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:“古、凉、细、夕、李、语、香”,指名认读、领读。
(2)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,学生书空。
(3)学生描红、临写,教师巡视、指导。
四、课文详解。
1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(1)教师范读课文,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。
(2)教读课文,初步感知对子。
2、朗读课文,感悟课文。
(1)学生自由读,要求读正确、读流利。
(2)师生交叉读,教师读前半句,学生读后半句,读完以后再交换。
(3)师: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?
生:对子。
(4)师: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?
生:雪、霜、和风细雨、 ……此处隐藏2156个字……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。
这节课朗读时间充分,鼓励学生积极思考、大胆发言,并通过及时、丰富、有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。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设,让每位同学都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发扬优点,改进不足,力求让每一次课堂都精益求精。
《古对今》教学反思7在本次一年级家校课活动中,我执教的《古对今》是一首对韵歌,描绘了四季轮回,冬去春来,昼夜交替,欣欣向荣,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。
教学中,我依据文本特点,以“智慧课堂”的形式,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,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“对子”这一传统文化,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,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。
一、朗读上传,数据显示
课前,学生们认真预习了这一课,并把自己的朗读录下来,上传到了平台上。上课伊始,我利用平台的“统计分析”展示了全班同学的朗读情况。大数据的呈现,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朗读有了正确的认识,并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。
二、随文识字,诵读韵文
1、本文,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。我利用电子课本的“聚焦功能”聚焦每一小节,而后分小节巧妙地创设出新奇有趣的情境,让孩子学习生字。其间,平板中画笔和本地资源的'使用,都使得课堂更加生动、鲜活。
2、三小节的韵文朗读,我也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:范读、自由读、指名读、同桌互读、男女生比赛读、师生合作读、和家长合作读……指名读全文时,我还播放了一位同学课前上传的课文录音,并和她的现场朗读作比较,其课堂的进步显而易见,凸显了智慧课堂的实效性。
3、紧接着,学生诵读课文时,我还利用了电子课本的“白板功能”,学生在积极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,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,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。
三、现场测试,实现精准
学完全文后,我针对本课内容设置了五道测试题,利用电子课本中的“互动功能”对学生平板进行现场发送,让学生现场完成、提交。全班共50人,50人提交,体现了全员参与。全部做对的同学和个别题选错的同学,平台都精准地显现。接着,我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题进行讲解,使其快速地掌握文本内容,实现了“智慧课堂”的精准性。
四、学写生字、拍照评议
我先通过“聚焦功能”让学生观察“凉”字的结构及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的长短。然后,我让学生自由练写、平板拍照上传。最后,我又在平台里随机抽取两位同学的字进行生生评议、师生评议,并相机正字。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别人书写中的优点,更发现了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,使得“智慧课堂”真正达到高效。
当然,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,一堂课下来,我难免有不足之处。以后,我会继续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们学习、请教,并在“智慧课堂”的道路上积极探索,不断提升自己、完善自己。
古对今教学反思4
本课是识字教材,教学目标主要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认识生字、理解词语,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为重点,积累并运用识字方法,为今后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本节课我从复习学过的对韵歌引入,让学生再次感受对韵歌节奏感强、朗朗上口的特点,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。在揭示课题之后,相机指导生字“古”的书写,分散识字。通过自己读、指名读、师生合作读、男女合作读等形式,激发学生朗读韵文的兴趣,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加深对生字的印象,落实了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。抓住“暑、晨、朝”三个生字的共同点,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图片、结合字理或联系实际等方式记认生字字形,理解“朝霞、夕阳、酷暑”等词语,能够化抽象的汉字为具体形象的事物,降低识字难度,让学生更容易识记。
随文识字环节,通过讲解字源的方式,引导学生记认“寒、夕、暮”的字形,理解它们的意思。并通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、联系生活等方式,理解“和风细雨、鸟语花香”等词语,完成理解词语的教学目标;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,教师创设情境,引导学生展开想象,感受自然之美、四季之美,既丰富学生的表象,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,可以有效落实第4点教学目标。在充分认识生字的基础上,再次回归整体,在有节奏地诵读韵文过程中巩固识字效果,落实了认识生字的教学目标。
在书写环节,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结构上和字形上的异同点,结合生字意思熟记字形,有利于提高生字书写的正确率。通过重要笔画的指导,促进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匀称,突破写字的难点。
《古对今》教学反思8在设计教学过程时,我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,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,以识字为主线,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,并采用词组识字、回文诵读识字、字谜识字、加一加、换一换等多种方法,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。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,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。
然而设想是美好的,现实是残酷的。我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。从细节上来看,课件的字词等应再放大一些;小节号 的标注应该再规范一些;上课前应该再检查一下ppt等等。
小问题靠细心解决,大问题要靠决心来解决。识字教学应重在识字,在生字词教学一定要多花些时间,将时间用来强调字音,用来正音,用来给孩子们展现学习成果等。通过不同形式的读(不包括背诵)让孩子记住字音,记住字形。
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反思总结,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,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,争取做到尽善尽美,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。
《古对今》教学反思9《古对今》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,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,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:
1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,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。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、自学探究为基础,大力提倡自主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。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,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。
2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,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,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,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。
3、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。让学生在自主、民主的氛围中学习,自主地读、说;在自读自悟、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。教学反思2本节课力争摒弃“单纯识字”的教学弊端,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,使识字教学呈现“趣味性”和“文化味”。
1.从“识字”到“方法”,形态灵活,妙趣横生。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,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,采用编字歌、猜字谜、加一加、换一换、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,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。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,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。
2.从“学文”到“传承”,且学且放且渗透。依据文本的特点,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“对”字,并以此为节点,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。这样,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,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,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,渗透“对子”这一传统文化形式,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,汲取民族文化智慧。
文档为doc格式